专家质疑“韩国大选最终投票率能否超过70%”

韩国媒体 《中央日报》 12月19日 消息,“韩国大选最终投票率能否超过70%?”

新国家党获选人朴槿惠和民主统合党候选人文在寅直到大选前一天还维持着误差范围内的微弱差距,选举当天的投票率成为了最终的变数。

目前韩国大选主要有三大看点:①整体投票率是否能像2002年的第16届大选(70.8%)一样超过70%;②各年龄段中,20~40岁投票率能否突破65%,50~70岁投票率能否突破80%;③韩国大选史上首次超过100万人的缺席投票将倾向哪方。

12月12日,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通过韩国Research对1500名选民的投票参与意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表示“一定会参与投票”的“积极投票层”占了79.9%,远远超过2007年12月韩国大选期间积极投票层(67.0%)所占的比重,但也比2002年第16届大选中积极投票层(80.5%)的比重低了0.6个百分点。从第16届大选时最终70.8%的实际投票率来看,预计今年的第18届大选最终投票率可能在70%左右。

专家们预测的比率也在70%左右。Realmeter调查机构代表李泽秀(音)表示“从在野党候选人逐步单一化并最终形成保守党-进步党候选人1对1格局这一点来看,今年的大选局势可能会与2002年非常相似”,他预计投票率可能在“70%~72%”。韩国社会舆论研究所调查分析室长尹姬雄(音)预测投票率可能在68%~72%,他认为“历届大选中投票率都比较高的50岁以上选民人数今年又有所增加,所以今年的投票率肯定比2007年有所提高”,“如果投票率超过70%,那么肯定也与年轻层选民参与投票密不可分”。如果将2002年各年龄段投票率(20多岁56.5%,30多岁67.4%,40多岁76.3%,50多岁83.7%,60岁以上78.7%)与当年最终选举名册上各年龄段人口数对应后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照此规律由于今年高龄层人数增加,整体的投票率将达到72.8%,比2002年(70.8%)高出2个百分点。

仁川大学教授李准函(音,政治学)也表示“1997年时大选候选人最后以39万票的票差决出了胜负,与当年相比今年的竞争似乎更加激烈。有人说因为进步、保守两派都史无前例地各自团结起来,所以投票率可能也会跟着增加”。

然而,韩国明知大学教授申律(政治学)则认为“投票率如果超过73%,可能就是文在寅候选人当选,但是现在的气氛还没有那么热烈”,“投票率可能达不到70%。67%左右的可能性比较大”。12月19日投票当天,韩国全国范围内的气温都将降到零度以下(首尔的最低气温为零下10度,大邱为零下6度,光州为零下5度,釜山为零下3度),是历届大选中投票当天最冷的一天,因此也有预计称投票率的上升幅度会有所降低。即使与历届大选时包括首尔和6大广域市在内的10大道市的平均气温相比,今年也明显冷了很多。

1997年第15届大选时平均气温为6.7度,2002年第16届大选时为5.2度,相对来说都比较温暖。而1987年第13届大选时平均气温为2.4度,1992年第14届大选时为0.8度,2007年第17届大选时为1.8度,相对来说就比较冷。天气寒冷的第13、14、17届大选中,执政党候选人卢泰愚、金泳三、李明博分别当选,而天气温暖的第15、16届大选中则是在野党候选人金大中、卢武铉分别当选。

也有人指出,相比整体投票率,应该更加关注朴槿惠候选人支持率较高的50~70岁人群以及文在寅候选人支持率较高的20~40岁人群的投票率动向。在2002年的大选中,20~40岁人群的平均投票率为62.2%,50~70岁人群为80.9%。十年后的今天,20~40岁人口比重下降(48.3%→38.3%),50~70岁人口比重则大幅上升(29.3%→ 40.0%)。因此,也有分析称如果20~40岁人群的投票率能达到65%以上则对在野党候选人有利,而如果50~70岁人群的投票率能超过80%则对执政党候选人有利。东亚研究院舆论分析中心副所长郑韩郁(音)指出“因为一些消极因素,最后结果可能会有很多变数,相比单纯的投票率,支持层的凝聚力和忠诚度可能更加重要”。

已经结束投票的116万人左右的缺席投票(包括居住地投票和乘船途中投票)和在外选举人团体投票也称得上是最后的变数。缺席投票所投票者人数为89万8864人,远洋渔船等船上投票者人数为6618人,从私宅或养老院等居住地进行邮寄投票的人数(10万6197人)与在外国民投票者人数共计15万8235人。在外国民中大部分是留学生等临时滞留在国外的人,其中20~50岁的人群占到了75.5%。在第16届大选和第17届大选中,缺席投票中分别有64.1%和46.4%投给了卢武铉当选者和李明博当选者,投票都集中投给了当选者。